又到期末考试时节,忍不住又想说到教学体制~ 唉!算了,不说也罢。电影已经说得很不错了——
它有另一莫名其妙的译名叫做《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使得很多人因此而错过了一部好电影。
印度电影,其实从数量到质量,一直是不可小觑的,这一代青年人可看的外来影片太多了,恐怕难以想
象当年《流浪者》、《大篷车》等印度电影在中国火翻天的情景……而那些电影,真的很好看!
这一部,也好看!尽管,不一定像有些“三傻”迷声称的那样夸张:“有史以来最励志的电影”“如果
吐血推荐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它,我愿意迎风喷血三丈长~”
励志但不说教,喜剧但不媚俗,言情但不煽情,也偶有载歌载舞但恰到好处并不莫名其妙;亲情、友情
、爱情,面面俱到,但浑然天成深切感人毫无牵强附会蜻蜓点水矫揉造作之感;以现实主义开头,用乐观的
态度调侃那些存在多时的沉重话题,用调皮的方式代替粗暴的反抗力图改变令人窒息的制度和惯性,最终以
理想主义结束……
但话题其实的确是沉重的。类似应试教育体制下挣扎过来的我们,小学中学大学,小考中考高考,经历
了一轮又一轮的过关斩将博弈拼杀,有谁还记得自己最初曾经的志趣与梦想?从小到大抵死努力地孜孜以求
,似乎全是为了成为父母眼中老师口中甚至自己心中所树立的那个谁谁谁……那么,真的自我何在?当我们
为考试分数洋洋自得时,当我们把上个好学校、有份好工作与成功划等号,当我们把挣钱多少作为衡量成功
的标准时,我们失去了什么?
生活的重使我们无法反抗已经定下来的规则,这个重就是我们的比较心理,可悲的是,几乎没人能消除
这个心理。内心不足够强大的人是需要一种肯定的,而现实又不是谁都能自己制定规则。建立自我评价体系
需要时间,更需要对自我的坚持。因为我们没有勇气去打破和重建,所以只能在别人甚至自我的期望下,走
着一条大家都殊途同归的路。
很显然,电影对抗了一种不合理不人性的教育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它绝非是在对抗教育本身。电影要
表达的是,专注自己热爱的事情,为自己而活,不因社会的地位金钱而使自己劳苦奔波。但它并不反对卓越
,而且在结尾,也给出了“结果是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的准则。也许的确有些理想主义——但电影有时还
是需要些理想主义来抚慰现实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理想主义地活在现实社会呢?
“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目标不是用来达到的,是用来瞄准方向的。”尽量简单、高效、专注,追求卓越,享受生活,做你自己。做自己,积极地,微笑地,努力地,不认输地……也许生活并不是那么复杂,ALL IS 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