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2018.4.20
阅读点击量:

“经典名著改编电影展映月”第三发:《狼图腾》。

相对比较少去影厅看电影,《狼图腾》还是去贡献了票房。

相对尚属满意,但未达到预期。尚属满意是指相较于其他影片颇具可看度,能值回票价;未达预期则有蓄势已久,难免期待值被非理性飙高之嫌。

个人以为,从原著到电影,更加分的是导演、摄影、美术、声音、剪辑、合成等等,那些使得电影区别于文学而成其为电影的艺术形式或手段。但对于一部原作已仅在国内就再版150多次,占据中国虚构类畅销书榜前30持续十年之久,连续6年蝉联文学图书畅销榜前十名,获得各种奖项几十余种的大名头小说来说,今天想仅从剧作的切入点来分析和欣赏这部电影。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文学和戏剧的辨认模式一般会成为读解评论一部影片的最普遍方式,即便不是唯一的方式或主要的方式。应该这么说,以文学的方式进入电影正是分析影片的基本方式之一。因为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影片的表情达意仍然无法完全摆脱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而仅仅寄寓于影像的造型。在这种情况下,对影片基本含义的分析显然无法越过文学的方式而仅仅涉及其他。那就不妨也从人物、情节、主题、结构、场景这些构成因素入手,简要分析读解一下《狼图腾》。

分析是为了读解,读解又是为了欣赏。从个人欣赏角度简言之就是:“狼性有余人性不足”。

在《狼图腾》中,无疑狼也是作为主要典型形象进行塑造的,可以从人物分析的角度来具体一点说就是:对于狼的渲染部分用劲很足极富魅力,而人物情感部分则相对缺乏过渡显得苍白。这也许和导演是擅长拍摄经典动物人文电影的法国人有关,也与肯专门花几年时间殚精竭虑去养狼作为演员有关。总之纵观整部电影,狼才是真正的主角人反而次之,狼演员们也都非常有范儿,呈现了极为精湛的演技,程度上弥补了人戏不足,人物之间、人狼之间情感构建与过渡的生硬和突兀。

与上相关的就是情节和场景的设置与取舍。角色之间的情感不够流畅,该深挖的位置却浅尝辄止,所以多少有些流于琐碎和平面,有些欲言又止的不尽兴。好看的亮点主要还是集中在动物戏上,譬如狼群围猎马群赶入冰湖冻成群雕,拍的比较酣畅饱满震撼人心;还有人狼较量纠缠剿杀之间,狼那桀骜不驯的凌厉眼神,纤毫毕现风中微动的皮毛,光影画面以近乎真实的体验,抒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人狼传奇。

接下来说说主题。其实关于狼是否是蒙古人的图腾问题,在原著甫一走红时就已经颇被质疑了,所以在这里只提了狼与人,至于图腾与否其实与影片主题有一定距离。这也和汉族作者以及法国导演与蒙古文化的距离有关吧。人对自然应有的敬畏,人与动物的依存共生,以及破坏环境守恒法则的反思,对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立意,是影片显而易见的核心主题,放在了那样一个年代背景和环境下来宣讲,既有朴实无华的本真也有回望曾经过往的沧桑。只是,蒙古长者和知青少年的人物预设,充满哲思和教化意味的角色对白,以及其他人物的典型符号化痕迹,等等,又多少使得这些主题流于浅显单薄,距离厚重深邃的史诗巨作难免尚远。

以上一角评论,仅仅点到为止。

作为一部其实非常可看的电影,欣赏视角还可以有太多太多。且观赏为先。

相关链接:

馆藏纸本《狼图腾》

读秀检索《狼图腾》电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