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2018.11.30
阅读点击量:

和我们不止一次推介放映的斯皮尔伯格史诗电影《战马》一样,《紫色》也曾获得当届奥斯卡11项大奖的提名,但最终却成为相当一段时间史上提名总数最多却没有得到任何奖项的一部电影。据业内人士分析,一是因为种族问题在当时还是过于尖锐和敏感;二是斯皮尔伯格的影片整体质量都很好但这也成为致命伤:没有特别突出的点。不管源于何故,其实得不得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影本身是否好看。

《紫色》,有点长,但好看。

1985年,一向执导娱乐巨片的大导演斯皮尔伯格首度尝试改变风格,他看中了1983年美国普利策奖获奖小说、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紫色》。这部几乎全部黑人演员出演的史诗巨片极具斯皮尔伯格特色,整体而言制作严谨、摄影讲究、节奏紧凑、情感细腻、音乐动人……而后来大名鼎鼎的黑人女演员乌比·戈德堡以及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也为此片奉献了极为精彩的电影处女秀。

影片主要反映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许多重要社会问题——妇女问题、黑人种族问题、非洲殖民问题等;而更多是在探讨黑人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以及男女相处的地位问题及解决办法。有人称之为“斯皮尔伯格的女权电影”,而事实上主题更源于原著者艾丽丝·沃克的女性视角。这位曾受邀拜访马丁·路德·金家中,并参与《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的杰出黑人女性,1972年在威尔斯利大学开设了“妇女文学”课程,是美国大学中最早开设的女性研究课程之一,后又受邀出任《女性》杂志编辑,并在刊文中首次提出“Womanist”(女权主义)一说。《紫色》全书由94封书信构成,分别是女主人公西丽写给上帝、妹妹娜蒂及女性黑人布鲁斯歌手萨格的书信,信中讲述了西丽整个关于童年的回忆以及现今生活的故事。

维克多·雨果说:伟大的女性,指引人类上升。本片通过西丽、索菲亚和萨格三个黑人女性的故事,充分展示了处于最底层受压迫最深重的女性,从以不同的方式反抗社会不公到自我意识觉醒,进而以自尊和爱的方式影响并改变家人——男人(——种族——社会?)的群体观念和意识这样一种可能。她们的身份——当时处于被排挤在社会群体之外的边缘和弱势种族——黑人,女性,尤其是西丽,贫贱,不识字,逆来顺受,甚至被认为是“有着全世界最丑陋笑容的”——这一切使得她们的反抗过程变得更加具有典型意义。艾丽丝·沃克认为,本片是“献给人类的礼物”,“为人类压迫与被压迫之间提供了另一种反抗方式:自我觉醒之后,以温和的自尊以及爱来消解这一切,以家庭为单位、扩展到种族、再扩展到全人类。”仅从这一点来说,显然已经超越了一般黑人题材所绕不开的种族问题。

关于《紫色》这个片名,表象上看是指片头片尾西丽姐妹欢快沉浸其中的紫色花海,绿野中的紫花卑微稚嫩易受摧残,但最终还是坚强地存活下来向着天空吐蕊绽放。但更深刻的解读还有:紫色是是沉淀至深的颜色,是热烈的红和忧伤的蓝调合出来的孤独,是比红色更幽深的蓝比蓝色更绚烂的红;“紫色” 是最接近美国黑人的肤色——黑色向白色的渐变色系中最靠近黑色的等等。

相关链接:

读秀搜索《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