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2018.5.4
阅读点击量:

“经典名著改编电影展映月”第六发:《城南旧事》。

拍摄于1982年的《城南旧事》被誉为“一部纯美的散文式电影,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影片改编自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经过著名导演吴贻弓和演员沈洁、郑振瑶、张闵、张丰毅等人的成功演绎,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淡雅而含蓄。

一颗童心记录一个时代

《城南旧事》以小主人公英子的儿童主观视角来观察和感受外部世界的人和事,一个小女孩的童心得以充分显现与表露,竟至于使这部描写老北京城旧人旧事的怀旧电影以旧出新,透射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上世纪80年代初,小英子那清澈的眼眸映进大江南北许多人心里,《城南旧事》影片也相继在国内外获得大奖。

林海音说,“我是以愚騃童心的眼光写些记忆深刻的人物和故事。”而整部电影的“片眼”无疑就是童真和童趣,改编完全再现了原著的基本精神,处处闪现着童心的诗意美的光彩。这样柔软的视角使每一位观者或多或少都放弃了成人的经验,不自觉地跟着小主人公一块大笑、好奇、发呆,不得不让心沉浸在她心灵的童年里,也代入到自己心灵的童年中……

孩子眼中的秀贞,孩子眼中的小偷,孩子眼中的天空和大海……在孩子纯真的目光里,一切都是干净清澈的。而观者却知道,英子纯真经历着的故事,皆渗透在一个大时代背景下,惠安馆疯子和进步学生的凄惨爱情骨肉离散;孤女妞儿受尽打骂的凄苦生活;社会压迫下走向犯罪的小偷叔叔;失去儿女却深爱他人孩子的宋妈……这一切,到了大人眼里都是声声叹息。故事的终结,所有人物都离英子而去,朋友、玩伴、记忆、时间以及亲人……英子也不再是小孩子。到底,成长是怎样地叫人渐失了童真呢?“我分不清好人和坏人,我也分不清天空和大海。”待到英子分清海和天的颜色的时候,已要和童年天真无邪的岁月作别了。

一种结构表达一种情绪

《城南旧事》没有一般性叙事那样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情节线索,而是独创性地采用串珠式的结构方式,串连起英子与疯女秀贞、英子与小偷、英子与乳母宋妈3段并无因果关系的故事,更大程度上打破了情节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形成一种具有较强段落感的叙事风格。这样的结构使影片具有多棱镜的功能,从不同的角度映照出当时社会的具体历史风貌,形成了一种以“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为基调,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体影片。

“不思量,自难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是多么想念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而今或许已物异人非了,可是随着岁月的荡涤,在我一个远方游子的心头却日渐清晰起来。我所经历的大事也不算少,可都被时间磨蚀了,然而这些童年的琐事,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却永久永久地刻印在我的心头。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愚騃而神圣么……”电影开场,便叫人进入了一片回忆。

《城南旧事》并没有刻意地通过事件去说教和灌输什么,与其说传达更不如说只是纪录一种情绪。它像一本老相册,在岁月里斑驳了色彩,却仍让时光悄然倒流,恍若来到隔世的童年;它像一册旧时的连环画,翻啊翻,就在要长大的那一年突然中断;它像一首宁静素朴的叙事诗,不雕琢,不矫情,就是敞开了心说话,深情、清凉,娓娓道来。

小时候不明白大人为什么总爱回忆和感叹,随着年事渐长每个人都开始怀念唏嘘那些旧时光,自以为忘却了的东西忘却了的那些人和事,却原来一直都潜藏在心的某个角落里,只是不经意间失落了钥匙无从开启~ 庆幸有《城南旧事》,使得那些已经渐渐淡出以为了无印象的童年,被一双纯得不能再纯、大得不能再大的眼睛刻录在岁月深处,能够随时潮水一般慢慢涌回来,重新鲜活历历在目久久挥之不去……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影评人凌梦

一幅水墨营造一种意境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音乐是有穿透力的,这首自《城南旧事》起再度盛行的《送别》,会同整部影片暗暗的色调和缓慢柔和不无忧伤的背景,把“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点染开去。一个游子用回忆的口吻把童年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没有水粉的艳丽但百看不厌,没有油画的高贵,却有一番“唯有暗香来”的意境。

《城南旧事》如一缕素净的乡愁,在那条长长的巷子中迅疾划过,在哗哗的雨声、阵阵的蝉鸣中停驻,在破败的庭院、茂密的草丛中悄然隐藏;也在缓缓远去的驼铃中缭绕,在古老的井水中流淌,在清纯的童谣中一再唱响。它是创作者记忆中挥散不去的一瓣瓣心香,情感深处发酵过的一坛陈年老酒,那桩桩件件成长的故事,不惊天动地却刻骨铭心。黑沉沉雾蒙蒙的城门楼下,缓缓前行的驼队,单调而复沓的街口井槽,蝉声如雨的小巷,结尾宁静无声的墓园,大片渲染的红叶……在真实自然的平民化基础上,更强调了整个影片艺术表现的情感化和主观色彩,在悲剧氛围中弥散着纤美的忧伤格调与诗意氛围,成功再现了原作那种充满了“回忆感”和“往事感”的神韵。

记忆的胶片回放着经典的魅力。看电影的人散了,演电影的人老了,拍电影的人沉寂了,只有那如烟的往事如诗的离别如梦的忧伤,无休无止,弥漫,蔓延,成为每个人心中的梦田,永远的伊甸。

《城南旧事》就如一朵奇葩在中国电影史上绽开,回忆,是它的内容;纯美,是它的主题;委婉,是它的内在;宁静,是它的意境……

相关链接:

《城南旧事》相关馆藏纸本

读秀:《城南旧事》电子阅读

林海音其他著作馆藏纸本